来源:内蒙古晨报 发布日期:2015-09-30 21:29:08
本网讯 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截至2015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小微企业4127户,完成增加值占全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64.9%;拉动全区工业增长6.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7.6%,规模以下中小工业企业12274户,实现增加值505.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23亿元。为了解决融资难,保险业为企业“量体裁衣”,探索保险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新路子,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使小微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给融资加保险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为解决融资难问题,内蒙古保监局联合银监局、证监局、自治区金融办、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出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保险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政策支持。积极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推进保险信息平台与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完善自治区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在内蒙古保监局组织指导下,自治区各地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了小微企业融资保险联席制度,邀请金融办、商务、税务、公安、合作银行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参加,共同探索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的风险补偿机制。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实现了小微企业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全区统保。从2012年起,自治区为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全部小微出口企业统一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全额支付保费,对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的出口企业进行保费补贴,补贴比例最高达90%,实现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外向型小微企业全覆盖。
给民生加保险 破解个人融资难
马铃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支柱型产业之一,在部分盟市地区大量种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针对这一特点,保险公司推出了马铃薯贷款保证保险项目,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从耕地流转、农资购买、田间管理到产品销售全流程资金支持。内蒙古东部的兴安盟、通辽市地处于黄金玉米带,多年来为平衡国家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此,自治区推出了玉米产值综合保险,在负责从玉米种植开始至玉米销售全过程的风险保障(每亩玉米保额为1000元,费率4%)的同时,种植户可将保险单质押在银行,银行即可按照保险金额的90%向种植户发放贷款,解决了农户贷款难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保监局鼓励辖内保险公司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出发,重点扶持农业种养殖大户和农业专业生产合作组织,积极为农业、畜牧业等地方特色产业开发适用产品。破解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融资难题。截至6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保险业累计为3669人(次)提供了贷款保证保险服务,担保贷款金额达6.49亿元。
此外,内蒙古保险业开展支农支小融资业务试点工作,通过引入保险资金,保险机构委托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向农户发放贷款,为贫困县域的农牧民自主创业提供支持。实现保险、助贷机构、合作银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给企业加保险 让企业做大做强
内蒙古自治区保险业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自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业务结构的重要抓手,自治区保险业积极发挥自治区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参与对外基础设施建设,承揽铁路、公路、机场、输变电等领域的承包工程,带动全区机电、整车等大型成套设备与技术出口。
截至6月30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服务外贸企业810家,一般贸易出口渗透率(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占同期全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比率)达48.81%,出口型企业覆盖率达80%,承担风险保障8.14亿美元。在降低出口收汇风险的同时,保险业主动与银行开展合作,积极发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促进功能,帮助企业提升信用等级、扩大授信额度、获取便利融资,上半年共为出口企业融资449万美元,促进了银行风险转移、融资模式创新。
与此同时,为有效破解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题,内蒙古保险业推出的贷款保证保险帮助企业及时补充流动资金,确保企业在经济低迷之时正常运营。截至6月30日,自治区保险业累计为48家(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保证保险服务,融资金额3.75亿元。(记者 温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