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暖“三八”节内蒙古工商联慰问…
“疫”路担当,抗疫有我。今天(3月8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组织内蒙古四川商… -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行政审批局多措…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守土有责、守土尽…
京东赴港上市,我们看到了内地企业对香港的信心
- 发布时间:2020-06-06 15:55:3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在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后,6月5日,京东集团在联交所网站上载了PHIP版招股书。
6年前,当刘强东把一家中国电商公司带到纳斯达克的时候,那一年,国内的网上零售额只有不到3万亿元,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刚刚超过10%;6年之后,当刘强东带领着京东集团来到港交所的时候,国内的网上零售额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占到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接近了26%。
但与此同时,6年后国内的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却已经从50%降到了16%,在今年前四个月受到疫情的影响甚至一度降到了1.7%。
无论是京东还是中国的零售行业,都已经身不由己地站在了一个拐点上。前方,线上零售想要渗透到剩余的四分之三零售份额中,已经越来越艰难;后方,过去十年间支撑起线上零售快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正在衰退,网上零售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过去6年间,京东的市值从260亿美元增长到800亿美元,来自全球的投资者都分享了京东增长的红利,殊不知,对于一体化的京东来说,这种增长几乎是一个箱子一个箱子搬出来的。
显然,如果延续既有的思维,京东根本无法在港交所复制纳斯达克的速度。
用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没错,京东能够寻求在港交所上市,正是因为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地图上标出了新大陆,这个新大陆就是京东正在将自己定位于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企业”。
如果重新梳理中国零售业的发展逻辑,可以看到,6年前京东将上市融资投入到了以仓储配送为核心的物流基础设施上,正是这笔投资,确立了京东在整个零售行业的“硬实力”。以京东为代表,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让中国的商品零售摆脱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的规模经济思维,让商品流通从“集装箱时代”走向“纸箱时代”,让消费群体从“一类人”走向“一个人”,让购物场景从“大而全”走向“小而美”,颗粒度更小,运行效率更高,消费体验更好。
事实上,如果站在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中国零售业的发展逻辑,我们的整个商业社会正处于从IT时代向智能时代跨越的交界处,过去几十年来,IT时代完成了算力、数据、算法的日臻成熟,这个仅仅是完成了智能时代的序曲。
京东敲响港交所的锣声,并不是这个序曲的休止符,而是按下了真正乐章的起始音符。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略、组织、机制、人才、文化变革之后,京东正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京东构筑竞争优势的源泉,而是逐步走向组件化、产品化、平台化、生态化,带领着京东突破零售业的边界,延伸向更多的产业。
当一家身处偏远乡镇的便利店,通过京东平台接入国际品牌的供应链;当上海浦东的一家汽修店,通过京东平台接入全国的汽配市场;当一位远在西部山区的患者,可以在京东平台上向上海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问诊……意味着京东不仅开始向剩余四分之三的零售市场份额渗透,而且正在通过技术的“软实力”对供需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的匹配,从而对很多行业的价值链进行重构。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京东为代表的一大批内地民营企业,也将进入到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些企业先后启动战略转型期间,稳定、高效的金融服务将是重要的外部支撑,也是构筑起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稳定的桥梁,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必然承担起这一重要角色。
京东赴港上市,我们看到的是信心,是投资者对京东未来高质量增长的信心,更是京东对香港的信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姜虹)
编辑:乌日娜